教学动态

我校创排《1946·中原突围》沉浸式红色实景剧在大悟县成功首演

2025-11-10

2025 年11月8日,由武汉传媒学院倾力创排的沉浸式红色情景剧《1946・中原突围》,在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孝感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湖北红色旅游季暨第三届“大别山上红旗飘”主题传播活动中成功首演。作为承载中原突围革命历史的重要红色热土,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因这场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实景演出焕发生机,演出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成为学校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实践成果。

实景演绎再现革命历史,沉浸式互动传递红色情怀 

《1946・中原突围》以真实历史为蓝本,通过沉浸式实景呈现,生动还原 1946 年中原突围的峥嵘岁月。演出中,“新四军”战士扮演者身着具有历史质感的蓝色军装,眼神坚毅,与“民众”角色并肩而立,以嘹亮声线齐诵和平诗篇,瞬间将观众带入热血坚守的革命年代。 为增强观众参与感,演出设计多环节沉浸式互动:模拟课堂场景中,演员以随堂提问形式引导观众讨论“突围战略”,现场氛围迅速升温;少年演员化身“课堂学生”,通过生活化的互动表演与精湛拳脚展示,既展现革命年代青少年的鲜活形象,又以轻松幽默的表达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不少观众现场高呼“看不够”。演出期间,部分观众踮脚驻足欣赏,更有观众主动与演员合影留念,充分体现出演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我校电影与电视学院表演系百余名学生担任该剧主演,以专业素养诠释角色魅力:演员通过贴花白胡须等细节造型,精准塑造“老村民”形象,言行举止生动还原革命时期民众特质;在中原军区大食堂场景中,演员以歌舞表演形式科普“马齿苋”“野菜饭”等革命时期生活元素,将军民鱼水情融入艺术表达;音乐响起时,演员主动牵手观众共唱红色歌曲,现场氛围温馨热烈,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情感共鸣。

多方肯定演出价值,专业保障呈现品质

湖北省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何光耀对演出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学生演员与群众演员共同演绎的‘化妆转移’片段令人动容,‘盼归’的情感表达不仅打动演绎者,更触动在场每一位观众的心弦。这种艺术呈现既传递了革命火种,又让‘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精神深入人心,现场掌声既是对学生演技的认可,更是对革命先辈精神的致敬。”

鄂州作家协会秘书长金瑞武(退役军人)分享观演感受时说道:“作为曾经的军人,我观看每一段情节都热泪盈眶。实景演出实现历史场景的精准还原,让观众能真切体会中原突围背后沉甸甸的初心与使命,这种红色教育形式极具感染力。”

此次演出的高品质呈现,离不开武汉传媒学院设计学院的专业支撑。为打造符合历史原貌的沉浸式舞台,设计学院耗时近一个月推进舞美创作,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副主任贾思担任舞美总负责人,全程指导学生团队把控细节。即便面对连绵阴雨天气,团队仍确保所有置景、道具精准贴合历史背景,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观演体验,充分展现学校在艺术创作领域的专业实力。

以艺载道彰显育人成效,服务地方推动红色传承

《1946・中原突围》的成功创排与首演,是我校综合艺术教育实力及多专业协同作战能力的集中体现。面对剧目创作的复杂需求,学校整合全产业链优质专业资源,实现从策划、表演到舞美设计、现场执行的无缝衔接。这一精密的创作链条,不仅精准对接大型文旅项目运作需求,更成为学校 “专业全、业务精” 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有效推动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在真实项目淬炼中提升专业能力。

作为献给革命先辈的红色赞歌,《1946・中原突围》亦是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展示。未来,学校将持续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深化红色文化艺术创作,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推动红色基因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湖北乃至全国的文旅融合事业、艺术教育事业及红色文化传承工作贡献更多 “武传力量”。

(来源 武汉传媒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上一条:武传师生共创红色微短剧《利剑 1927》 多...

下一条:产教融合结硕果:我校文化管理学院携手大...